地理環境及概覽 | ||||||
耶路撒冷位於以色列中央山脈的高原,四周被更高的山環抱。它高於海拔 754 m,距約但河及地中海甚遠。舊約的耶路撒冷城只有兩條溪穿過 (中央山谷的溪流及汲淪溪),缺乏河水滋潤,主要靠雨水耕種畜牧,此現象與 神起初應許迦南地時,對當地的描述吻合 ()。
耶路撒冷氣候比較乾熱,在 5 至 9 月的夏季幾乎不降雨,平均高溫約 29℃,歷史最高溫可達 44℃。10 至 4 月是雨季。在 1 至 2 月的冬天平均低溫約 6℃,每年至少下雪一次。 圖片 : © Bible for Everyone ![]()
像以色列版圖一樣,首都耶路撒冷城於不同年代,也有不同的邊界及大小,以下圖片選取了 4 個年代作比較。除了耶路撒冷城之外,摩利亞山及於上面所建造的聖殿,在幾千年間也經歷了不少的變動。
圖片 : © Bible for Everyone ![]() 原圖:Archaeology Illustrated by Balage Balogh
現代人為了方便研究上的溝通,把不同時期的聖殿命名:
| ||||||
舊約時期 | ||||||
耶路撒冷原為耶布斯人居住的地方。在約書亞帶領以色列人攻打迦南時,因為猶大支派的人不能把耶布斯人趕走,耶布斯人便一直與猶大人在耶路撒冷共同生活 ()。
當大衛當上整個以色列國的王後,他帶領國民攻取耶路撒冷作首都,才終於把耶布斯人趕走 (),參考大衛登基之路 ![]() 圖片 : © Bible for Everyone ![]() 原圖:Dr. Bruce Satterfield
大衛隨後在城中建造宮殿,又稱該城為「大衛之城」 ()。所羅門及以後所有的南國猶大王皆以耶路撒冷為首都。
所羅門更按大衛的吩咐,在 神所指定的摩利亞山上為 神興建聖殿,現代人稱它為「第一聖殿」()。 圖片 : © Bible for Everyone ![]() 原圖:BiblePlaces by Dr. Todd Bolen
到了猶大希西家王的時候,北國以色列被亞述所滅 (720 BC)。希西家為了收容北國的難民,在城的西邊另加建一城 ()。他這個決策讓部份北國人得以避免與外族人混居及通婚,保護其後裔的血統純正,可參考撒馬利亞人的歷史簡介。
希西家王又在中央山谷興建儲水池,又興建引水道把水源從城上方引進城內的新儲水池,保護水源,為對抗外敵作準備 ()。現今還遺下很多希西家的建築遺跡,包括城牆及引水道。 圖片 : © Bible for Everyone ![]() 繪圖原圖:Biblical Israel: Ministries & Tours by Dr. John DeLancey | ||||||
新約時期 | ||||||
新約時期的耶路撒冷城比舊約時期的大很多,大希律也擴建了以斯拉所重建的「第二聖殿」。圖片為 1:50 仿 AD 66 的耶路撒冷城模型。當時城內住了成千上萬的人,主要是猶太人。
圖片 : Geagea @ en.wikipedia.org ![]() 從耶路撒冷城模型中,可見「第二聖殿」模型。 圖片:Freud @ commons.wikimedia.org ![]()
下面圖片標記了耶穌時期耶路撒冷城的地標。
圖片 : © Bible for Everyone ![]() 繪圖原圖:Jerusalem at the Time of Jesus by Dr. Bruce Satterfield
當時猶太人社會裡,1-2% 的人擁有絕對的權力及金錢,大祭司是當中表表者。他們攀附羅馬政權,情願犠牲人民福祉。相片是大祭司房屋的模型及遺跡。如欲了解更多當時的社會結構,可參考羅馬帝國的皇帝、政治架構及大希律家族。
圖片:BiblePlaces @ www.bibleplaces.com 下圖標示了耶穌受審的路線,從中看到耶穌先後接受 4 個政治管理階層的審問。當「本土領袖」(包括大祭司及猶太公議會) 宣判耶穌因自稱為神的兒子而觸犯猶太教規後 (太26:63-66;路22:70-71),他們必須得到彼拉多總督的認同,才可處死耶穌。 但按羅馬法律,自稱為猶太人的王並不是犯法行為,因此彼拉多不願判他有罪 (路23:1-7, 23:13-22),而分封王希律‧安提帕更沒有興趣參與審判 (路23:8-12)。最終彼拉多為了不想得罪猶太領袖,而成全他們,把耶穌釘死十字架上 (路23:23-25)。 大家也可以從圖片中了解那 4 個階層所在的地點位置、建築物外觀、及建築物內觀。 圖片 : © Bible for Everyone ![]() | ||||||
延伸閱讀:
|